打造长三角高质量科创共同体|浙江瞄准“人才飞地”

在今年的浙江省政协会议上,民盟浙江省委会提交“关于探索跨省域创新机制 打造长三角高质量科创共同体”界别提案,特别提到优化人才飞地机制的话题。


提案指出,长三角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科创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成效,但仍存在协同创新机制不够健全,区域城市同质化竞争,城际人力资源流动不充分等问题,为打破机制壁垒,畅通人才要素流动,需完善科创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和同城化人才服务机制,优化人才驿站、人才飞地等合作“用才”机制。


提案中的“人才飞地”指在特定地理空间内设立的,能够吸引、培育并高效利用高端人才的特殊区域,其突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划界限,实现了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与深度融合。对于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科创共同体建设而言,人才飞地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聚集各类创新主体,打破地域壁垒,形成人才资源共享的动态网络,有效提升区域内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飞地-破解区域人才困局的有效抓手

作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展开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人才在高端要素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平衡利用好高端人力资源,破解一线城市人才过剩、调配不均,二三线城市人才空心化、高新企业难引难留的困局,成为区域一体化更上一层楼的关键。鉴于此,打造并优化人才飞地这一紧扣时代命题的人才聚合与资源共享模式,便成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认知上,人才飞地首先是破解长三角人才供需矛盾的工具。面对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与有限的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人才飞地通过政策配给、机制创新、服务跟进,实现高端人才“工作生活在大城,服务贡献为小城”的柔性引才模式,极大扩展了企业选才空间,同时高度集中的知识和技能人才群体,又创造出有利于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的生态土壤,大大降低了人才供需匹配的成本。

打造长三角高质量科创共同体|浙江瞄准“人才飞地”

其次,人才飞地作为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还是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推手。通过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网络,人才飞地能有效整合多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并扎根于科创资源富集的中心地带,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效应,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赋能产业升级,催生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更为重要的是,人才飞地多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专业运营”为主要运行机制,创造了既能满足人才高品质生活需求,又能发挥其专业能力的良好环境,降低了人才外流的风险,提高了人才利用效率。这一模式的运营推广,不仅有力解决了中小城市的人才短缺问题,而且通过对人才的吸引和稳定,极大促进了区域内高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整个长三角地区在构建高质量科创共同体过程中的内生动力和持久活力。

浙江-实践人才飞地理论的前哨站

此次,民盟浙江省委会提交“人才飞地”相关界别提案,源自于浙江积极探索、率先实践人才飞地模式的优良传统。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构建高质量创新体系过程中,浙江依托各城市产业发展情况,不断出台、调整相关政策导向,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建设运营经验,打造出一系列颇具特色的人才飞地项目。


其中,较新的项目有,位于杭州智慧谷的德清杭州科创飞地。该项目毗邻浙大紫金港校区,是莫干山高新区科技人才项目的“离岸孵化器”,通过创新孵化机制和跨界资源整合,可有效破解人才供需矛盾,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在德清本地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展现出人才飞地模式在引导和储备优质创新资源上的重要作用。

打造长三角高质量科创共同体|浙江瞄准“人才飞地”

相较之下,长兴人才飞地则另辟蹊径,在浙江大学附近的西湖科创园内构建了一片名为“UNI——科创森林”的广阔孵化天地。占地4万平方公里的飞地,以“注册在本地,孵化在异地,回流本土产业化”的模式,吸引了杭州市内众多高层次人才和项目落户,截止目前已引进院士1名,国家级、省级人才8名。

打造长三角高质量科创共同体|浙江瞄准“人才飞地”

在众多人才飞地中,慈溪(杭州)创新创意飞地的运营时间相对较长,可以算是浙江人才飞地的“老前辈”了。其巧借滨江区钱江畔一块地,创建集异地研发孵化、驻地招商引智、区域经济协作功能于一体的柔性用才载体,为市内企业在大都市招引人才、借脑研发提供‘暖巢’式服务,并作为慈溪面向杭州的开放发展窗口与区域协作平台,让本地智能经济主动对接杭州数字经济,为县域城市拓宽引才渠道、创新引才模式提供“慈溪样本”。2022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评浙江省“数字经济飞地示范基地”荣誉。

打造长三角高质量科创共同体|浙江瞄准“人才飞地”

而慈溪的另一块人才飞地——慈溪(上海)飞地服务中心,则是浙江跨省域飞地的代表。其凭借“有核无界”的运营理念,以流动式办公、驿站式服务、灵活性场地运用的方式,在有限物理空间内最大限度服务于慈溪企事业团体,并作为慈溪对接上海、撬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梁,2023年获评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佳实践案例”荣誉。截止目前,经飞地引荐介绍的创新型人才,超过170名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为当地所用,展示出人才飞地在拓宽引才渠道、创新引才模式方面的强大生命力。

打造长三角高质量科创共同体|浙江瞄准“人才飞地”

综上,人才飞地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要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更新,在更新中发展。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有识之士关注其发展话题,提出相关议案,供人广泛探讨,结合区域实际,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构建更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驱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创新发展战略,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