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上海)飞地破解经济发展障碍 推动区域产业合作

飞地经济是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形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在疏解土地资源瓶颈、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创新跨区域合作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在探索过程中面临诸多难题,下一步推动飞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突破相关制度障碍。

慈溪(上海)飞地破解经济发展障碍  推动区域产业合作

其中,慈溪(上海)飞地是慈溪市政府委托浙大网新科创集团旗下专业平台公司浙江浙大网新科技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运营的科创飞地项目,是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慈溪市政府积极谋划,创新经济发展合作模式,将慈溪接轨上海工作由“隔江往来”转为“立足虹桥”的具体实践。慈溪(上海)飞地以完善的配套、开放的理念、高效快速的运作方式,积极与各方资源对接,在科技创新服务理念的引领下,为人才、项目、企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与支持。

慈溪市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东靠宁波、西临杭州、北接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环杭州湾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以“工业立市、实业强市”的理念为指引,慈溪经济发展取得了耀眼成就,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稳居前列,浙江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兴起,推动全球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迈进,数字化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慈溪正以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新飞跃。

不难发现,对于其他城市来说,慈溪上海飞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发展飞地经济是推动区域产业合作的重要途径

飞地经济通过跨地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能够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和地区间资源互补与协调发展,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首先,飞地经济有助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发展飞地经济能够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增强两地协同发展动力,有效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其次,飞地经济有助于推动地区间资源要素互补,带动两地产业升级。飞地是产业跨区域转移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够缓解产业转出地面临的发展空间受限、土地供需进展、要素价格上升等多重压力,而且能够为飞入地带来更高质量的产业、项目和要素,推动跨区域互补联动发展,实现各方共赢。再者,飞地经济是探索制度创新的重要平台。飞地经济是对内开放的新形态,其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通过系统性的配套政策支持和制度创新来实现。特别是,飞地经济能够有效促使飞入地和飞出地制度衔接,带动飞入地学习飞出地的发展和治理经验。

|飞地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种新兴的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飞地经济在探索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难题。如,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政府管辖权纵横协调的行政壁垒难以打破,政策协同不足,合作效率较低;不同地区发展环境和发展程度存在差异,在政府服务、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存在差距,引入产业和资源在当地可能遇到“水土不服”问题;部分飞地在共建共享、成本责任分担等方面缺少足够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没有形成科学合理、运行有序的长效机制,各方主体在参与飞地建设方面缺少凝心聚力的责权利制度指引等。

|推动飞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建议

参考慈溪上海飞地我们得知发展飞地经济重点在于第一,明确飞地定位与功能。确定功能定位是飞地争取政策支持、释放经济活力、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议将飞地发展放在两地规划的整体布局中进行通盘考虑,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飞地的定位与功能,为其争取地方政策支持提供依据。第二,破除要素流动障碍。加快区域间统一市场建设,突破局部资源限制与政策约束,统筹多方资源整合与导入,加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确保各项要素可进可退。第三,构建权责利匹配体系。为推动集聚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应明确各方主体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完善成本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探索产业和项目跨地区转移布局的财税分配、GDP统计等机制创新,切实提高两地产业协作的稳定性和长效性。第四,健全多边合作机制。飞地经济涉及至少两个行政区事项,需要有多方议事协调机制,进行常态化协同管理,并构建对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机制,共同推动飞地经济的落地发展。第五,明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引导和各方统筹协调,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深度推动政策衔接、标准统一、功能联动与区域合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特别要重视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设,吸引社会资本等更多主体参与开发和运营管理,有效提升区域资源的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