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上海)飞地:县城也能与大都市共舞

历经几十年的探索,在各地多样的飞地合作摸索过程中,“飞地经济”已悄然从1.0时代迈入2.0时代。“飞地”的合作,已不再局限于“从高向低飞”,而是出现了许多“从低向高飞”“平飞”“两地互飞”等更加多元的合作模式。而对于县城而言,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飞地经济”发展趋势便是“反向飞地”(或“逆向飞地”)的涌现。

所谓“反向飞地”,与较为常见的“正向飞地”相对,是一种从欠发达地区进入发达地区发展“飞地经济”的模式。县城不再将产业发展的眼光局限于自身的一亩三分地,而是放眼区域,乃至全国,开始“飞”到城里去!

而这其中,对于“反向飞地”探索实践较为全面的代表性区域便是浙江省慈溪市。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慈溪探索出了“科创飞地”“从低向高飞”的特色模式。

慈溪(上海)飞地:县城也能与大都市共舞

慈溪(上海)飞地是慈溪市政府委托浙大网新科创集团旗下专业平台公司浙江浙大网新科技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运营的科创飞地项目,是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慈溪市政府积极谋划,创新经济发展合作模式,将慈溪接轨上海工作由“隔江往来”转为“立足虹桥”的具体实践。慈溪(上海)飞地以完善的配套、开放的理念、高效快速的运作方式,积极与各方资源对接,在科技创新服务理念的引领下,为人才、项目、企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与支持。

比起“消薄飞地”和“生态补偿飞地”,这类“飞地”是一种更为深入且前瞻的“双赢”合作模式。一方面,与前两者类似的是,这类“飞地”能够“把地让出去,把钱带回来”。

通过资源配置的优化,实现税收及园区营收的两地分成,让相对欠发达地区能够共享快速做强的上海所带来的发展红利;但更关键的是,这类“飞地”能够通过异地孵化、本地开花,进一步共享上海的资金、人才、创新资源,实现本地产业的跃迁式发展。与前两者的行政牵引为主不同,这类“飞地”的自主性与灵活性更高。

越来越多的县、市政府开始主动出击,以“反向飞地”的方式将触角伸向创新资源更加富集的大都市,在异地培养本地发展的新动能。

与过去上级政府指定下的“飞地”不同的是,“反向飞地”的布局实际上更加尊重市场的规律。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产业人口向大城市进一步聚集,县城比起大城市的成本优势正在快速缩减。同时,各地发展产业的意识与经验都在快速迭代增强,招商时“僧多粥少”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小县城想要到大城市招商引资,需要让渡的成本也在快速增加。小县城招不起大龙头,那招商引资那些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是否还行?实际上,让中小企业迁出大城市,它们的顾虑往往更多。

对于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而言,大城市给得了的,县城给不起,更给不了。不仅是大都市中那些高品质多元化的都市服务和公共服务吸引人才,大城市中强大的“人才环境”才是让人才难以离开大城市的关键。

很多时候,造就人才的不仅是其个人的能力,而是人才“圈子”带来的行业信息与创新经验的快速传播交互。就当前我国的县城主体而言,其产业与人才密度几乎是养不起高水平人才的,这是赤裸裸的客观现实。

而在大城市建设“反向飞地”,则正如任正非所说“离开了人才生长的环境,凤凰就变成了鸡,而不再是凤凰”,因此要顺应市场趋势,“到有凤的地方筑巢”,而非“筑巢引凤”。比起过去政府“拉郎配”的飞地模式,“反向飞地”显然是更加顺应产业创新资源布局的客观市场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