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

纵观国际湾区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发展阶段。从湾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来看,主要包括港口枢纽和制造腹地相结合,为对外开放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撑;创新要素汇聚,集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引领经济发展;统筹分配资源,整个地区协同发展。


从世界范围看,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是世界公认的知名三大湾区,它们的经济也各有特色。而在中国,粤港澳和杭州湾两大湾区同样各具特点。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经济实力雄厚;而环杭州湾大湾区,则是中国经济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两个湾区之间的差异既是国策使然,也是每个区域的自然禀赋、历史渊源、发展定位、人文民风等多种因素的合集。


区域地理人口


从各个城市的相对位置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和环杭州湾大湾区十分相似,杭州和广州分别是区域内老牌的中心城市,上海同香港、深圳都是湾区内最耀眼的区域,宁波与珠海、澳门类似,均在湾区左下角。区域内大体上都存在三个核心区和两个介于三大核心区之间的走廊地带。环杭州湾大湾区城市主要包括:上海、杭州、宁波、嘉兴、绍兴和舟山。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主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


人口方面环杭州湾大湾区比粤港澳大湾区总人口少了1500万人,除去上海这个巨无霸级别的核心在人口上的优势和两个区域之间的面积差异(环杭州湾大湾区总管辖范围小了10120平方公里),主要的区别是户籍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这个指标代表着城市人口流动性。杭州湾的三个核心城市(上海、杭州和宁波)人口流动性对标粤港澳的三个内地核心城市(深圳、广州和珠海)的本土化程度和人口粘性更强。


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


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


经济发展


由于对标城市群人口和面积的不对称,单单从GDP总量维度上不能完全代表两个湾区的经济水平孰优孰劣。第三产业在GDP总量中的占比也应该作为对比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不难发现,粤港澳地区中香港和澳门的这一指数相当高,主要是因为其天然地理因素限制两地的第一和第二产业。适当剔除港澳指标,仅将内陆地区作对比,上海比深圳高出整整10%,而宁波与舟山落后珠海3.05%。广州虽然比杭州高出7.4%,但是若把佛山和肇庆一同考虑进来,这一指数仅为57.97%,反而比杭州低了3.23%。


人均GDP受区域人口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因而单个对比没有太大意义。从整体层面来看,环杭州湾大湾区这一指标相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更为平均,区域内差异较小。


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


环杭州湾大湾区在进出口总额上相较于粤港澳尚有差距,尤其是在出口总额上的差距更为凸显。剔除港澳,两大湾区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差额并不大。


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


环杭州湾大湾区在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区域GDP总量的比重相对于粤港澳湾区分别高出6.6%、0.8%和0.95%。这说明绝对意义上环杭州湾大湾区虽不及粤港澳区,但在相对指标上,前者在进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对GDP的真实贡献水平略高于后者。


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


产业结构


在通信、电子等高端制造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是具有较大优势的,尤其是深圳,坊间流传,在华强北你甚至可以拼装出下一代iphone;而环杭州湾大湾区的制造业相对传统,机械、化工等产品更多面向供应链上游。


山寨著称的华强北已经是过去式,现在深圳的电子工业能力,已经到全球都不可小觑的程度,这和深圳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地区对全球市场的融入有莫大的关系。如果没有大量外资企业、港资企业和台资企业在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业能力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深圳民营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和外资包括港澳台资本的大量涌入是分不开的。外资的进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港澳的存在。


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


外资进入环杭州湾大湾区的桥头堡是上海,主打的是商贸、金融和服务业。浙江方面,存在着产业同质化、产业布局雷同,存在低小散弱不可持续的问题,以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大多数本土民营企业都以传统行业起家,最初的技术含量都不高,如要向更高端领域转型,投入甚巨。这些企业既不是本身具有技术优势可以靠专利销售赚钱的隐形冠军,也无法在中国的融资环境下又很难得到可靠的资本支持,加之企业本身面临的综合营商成本和激烈市场竞争,利润本就稀薄,更难以投入大规模研发。


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


对多数传行业的民营企业而言,光靠自身投入,转型成真正的技术驱动型企业是极难的,外部人才资本的引入势在必行、高新科研技术的转化迫在眉睫。


上海作为环杭州湾大湾区唯一大核,身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坐拥全球资源,这两年高举重启“上海制造”的大旗,同时拥有国内前二的高校教育资源,具备非常强的先天优势,对接上海获得资源是环杭州湾大湾区其他城市的重中之重。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中,多地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招商引智成为工作重点。往上海设立科创飞地的目的就在于此,为的是接轨上海的同时,在招商引智方面占据先手优势,给全国乃至全球资本、技术和人才传达招引的诚意。


从粤港澳大湾区到环杭州湾大湾区


在环杭州湾大湾区火热的飞地模式,也吸引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关注。


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


2019年9月26日,以韩子丽女士为团长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中级公务员浙江大学国家事务研习团”到访浙大网新集团总部——双城国际,飞地模式造就的“飞出地、飞入地”谱写的“双城记”话题是双方交流探讨的焦点。


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


交流中,浙大网新飞地科技团队提出: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飞地模式是解决区域间不平衡发展,完善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业已成为环杭州湾大湾区乃至长三角地区区域产业协同一体化的明星模式。


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


浙大网新飞地科技团队分享了包括慈溪(上海)飞地、慈溪(深圳)飞地、枣庄(杭州)飞地等科创飞地成功案例后,香港特区政府团队认为:香港近年来的发展步伐逐渐放缓,土地资源的限制日益凸显,往大湾区其他城市发展建设飞地或能成为香港发展的新契机。事实上,香港与深圳携手在中山、珠海等地建设飞地的计划已提上议程。


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


从上午9点至下午1点,四个多小时的交流活动,关于飞地的话题仍是意犹未尽。


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


未来,飞地模式在各自区域内活跃织网的同时还要连接两大湾区,实现横跨半个中国的协同发展。


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




关注飞地在线,关注飞地经济


从环杭州湾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