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甬联动|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促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作为融入国际循环的重要阵地和关键通道,长三角不仅承担着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责任,更肩负着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涵养国际化一流英才的使命。日前,一场沪杭甬三地联动,高校名企资源导入参与的“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研讨活动在杭州城西举行,为长三角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最新经验养分。

沪杭甬联动|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促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邀请科创飞地理论创始人、具有丰富区域经济实践经验的浙大网新科创集团飞地业务体系负责人郭普担纲主讲,以慈溪科创飞地建设运营的案例为基引申发散讲解,介绍长三角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建设的宝贵经验与实践做法。

沪杭甬联动|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促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现场授课中,郭普老师将飞地经济模式理论创造及实践运营,与海归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相结合,从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视角出发,兼顾海归人才职业发展志向的微观选择,理清来龙去脉,深入结构剖析,具体阐述了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资源属性,飞地经济柔性引才的生发逻辑与内在机理,宁波慈溪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等话题,引发现场200余名留学人才、专家学者、精英贤达的广泛交流讨论。


对于与会者关注的“产才融合赋能区域发展”话题,郭普以浙江省县域经济排名第一的慈溪市为例,介绍慈溪市政府按照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单位有利、个人有益的原则,委托浙大网新科创集团旗下专业主题公司浙江飞地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设立运营杭州、上海两大科创飞地项目,通过全职引进、柔性引才、共享等方式,积极探索“工作生活在外地,创业贡献在本地”的聚才引智新模式。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提升本地产业能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引领人才、企业、项目认识慈溪、了解慈溪、走进慈溪。

沪杭甬联动|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促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上:慈溪(上海)飞地服务中心;

下:慈溪(杭州)创新创意飞地;

当日所有课程皆经过上海交通大学与郭普老师的腹稿酝酿、精心打磨、取舍调整,务求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人才招引的实际,为现场学员未来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提供具有实际价值,而不只是浮于空中、流于表面、止于课堂的思想启迪。课程所讲授内容生动贴切便于理解,由点及面引发联想,现场学员多报以掌声,以表谢意。以下节选。

人才集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新动能


人才的区域性合理分布,指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才平均配置,使其居住在不同区域,就地发挥才干,成就事业,而是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才效能,让人才在一定区域内有效集聚,形成完善人才链,带动产业链和服务链,推动区域依据自身特点的差异化发展。

飞地模式破解高端人才难引难留困局


“飞地经济”模式顺应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需求,在保持现有行政区划竞争优势的前提下,又能冲破行政区划对经济制约的藩篱,形成管理单元、支持条件、市场需求共同推动的区域协同新局面,促使区域内人才流通自由便利,资源优化配置及双向导入更加顺畅。

科创飞地产生于行政区划间的势能差


科创飞地多产生于中心城市虹吸效应主导下,依靠大城市的人才、资本、信息优势,形成发展高端产业的正向反馈,由科创欠发达地区在科创发达地区设立,筛选创新项目进行孵化后导流回本地,实现飞出地资源、政策与飞入地技术、人才的有机融合。

柔性引才机制彰显飞地经济内在活力


“柔性引才”指在科创飞地项目实践中,充分打破地域论、归属权,以及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限制等条条框框,采取招聘、挂职、兼职、项目合作等形式把高端人才引进来,用“柔功夫”打破“硬约束”,探索建立更加灵活、开放、有效的人才集聚机制。

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要素


人力资本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生产水平专业化和深化分工,还能加长迂回生产链条,形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迂回生产方式,提高区域生产力水平及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规模报酬良性递增,进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沪杭甬联动|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促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后记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诸如沪浙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体系碰撞,往往具有一定前瞻性、实验性、创新性。


随着全国大市场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密切,传统行政管理体系也需要与新经济时代客观规律相适应,而慈溪市的科创飞地实践案例恰恰为全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浙江经验与慈溪样本,有利于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集群式人才生态圈及跨区域产业配套支撑。

沪杭甬联动|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促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

沪杭甬联动|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促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位于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在国际人才交流和社会资源合作等领域,该校拥有长期优秀传统和众多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