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作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各项经济数据出炉。日前,人民日报社发布《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这是县域经济研究最为权威的排行榜之一,常常成为衡量区域经济的重要参考。慈溪位列第六,成为前十中唯一的浙江县市。而第一名,雷打不动的江苏昆山县已是连续16年蝉联榜首。
时间退回到改革开放前,昆山属于当地农业经济比较薄弱的县市,加上北不靠长江,西不临太湖,发展工业沾不到长江码头的光,发展农业用不上太湖的水,经济根本谈不上富裕,在江苏省内也是籍籍无名。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沿海经济逐渐松绑,伴随着改革浪潮,昆山经济终于迎来了春天,曾经的省内四不靠地区成为了江苏去上海的必由之路,也是江苏吸引外来投资的前沿阵地,除了广东和上海,昆山是最早拥有合资企业的大陆城市,还诞生了江苏第一家纯外资企业,从过去的边缘地带一跃成为外资产业的落脚点。在大量内陆县城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昆山已经牢牢的绑定了上海这根大腿,如果把上海比喻成树干的话,那么昆山无疑是那根最茂盛的枝条,总部在国外,分支在上海,工厂在昆山成为了越来越多外企的选择,既利用了江苏廉价的土地和劳力,又享受了上海的扶持政策和物流速度,可以说是双赢的选择。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江苏距离上海最近的城市,在90年代的昆山,上海的周末工人非常普遍,拥有技术和经验的上海国企工人利用周末的时间到昆山的外资企业兼职打工成为了一股风潮,作为中国最早开埠进入工业化的城市,上海的经济优势在近现代中国罕有比肩者,而昆山恰好是看准了这一点,从发展的一开始就紧紧的抓住了中国经济的龙头。
2019年,昆山的GDP突破了4000亿元,比我国众多地级市的经济还要高。反观慈溪,慈溪是著名的“家电之都”,与青岛、顺德并称中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是长三角地区大上海经济圈的重要工商名城,不过在经济总量上,却和昆山有着很大的差距,2019年慈溪的GDP为1898亿元,比昆山足足少了2100亿元。
两座县城明面上看,都是制造业为主,但是内里却有大不同。昆山有非常多的台资企业以及上海外溢的产业基础,兼有规模和潜力;而慈溪而慈溪靠的则是民营经济,小微企业众多,在造就民富的同时,也埋下了发展容易遇到瓶颈的伏笔。
台商撑起半边天
自1990年10月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以来,江苏昆山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174个,投资总额600.6亿美元;常年工作生活在昆山的台胞台属达10万余人;台资企业贡献了昆山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0%、工业总产值的50%、利用外资的60%、进出口总额的70%……
昆山是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2019年1月至10月,昆山市693家规上台资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890.1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56.6%。
为了优化服务,昆山在落实中央“31条惠台措施”“26条措施”,江苏省“76条实施意见”和昆山“68条措施”的基础上,发布了服务台胞台企20条新举措,其中,包括建立台胞台企双月沙龙制度、支持台资企业就地转型升级、推出科技政策惠台专项计划等。
2013年2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包括昆山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以及规划建设的海峡两岸(昆山)商贸试验区。在两岸产业技术交流、商品检验检测、产品认证、技术标准等领域交流合作都将享受支持政策。
近水楼台先得月
昆山台商投资的规模和集中度或许是个奇迹,回望这一扩展进程的起点,人们或许失笑。苏州市台湾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在解释“昆山奇迹”时对记者说:“昆山的发展首先要感谢上海。继南方城市首先开放之后,上海浦东迎来开发开放热潮。当时浦东一下子涌入大量资金,但很多台资项目因为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百万的规模,上海看不上眼。昆山离上海仅55公里路程,台资拐一拐就到了昆山。”
台商为什么选择昆山,大抵有以下几点考虑:
1、工业企业需要大面积的厂房。当初台资之所以来昆山进行投资,是因为上海地价昂贵,并且上海的制造业企业不断向城区外部移动。而昆山的地价相对便宜,有利于台资企业进行大面积厂房的建设。
2、台资企业落户昆山,和昆山的地理位置有关。上海的经济发展,逐渐以商业金融为中心,上海需要的是高精尖的工业企业。所以上海经济的不断升级,原有制造业不断外迁,导致许多企业落户昆山。同样可以实现工业厂房建设在昆山,而企业总部仍可设在上海。
3、在台资企业寻求企业落户,而昆山提供系列的优惠政策,可以吸引台资企业落户昆山。
4、昆山的多项措施(包括建设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专门的学校、建设妈祖庙、组织台湾青年实习、支持台湾青年创业项目等)使得台商真正感到宾至如归。
全方位融入上海
回顾发展历程,昆山历来把融入上海、配套上海、服务上海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理念,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转型,都离不开上海的溢出、辐射和带动。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初始阶段(改革开放初期)
为适应改革开放,昆山抓住上海产业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以及部分内地企业向沿海转移的机遇,适时提出“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思路,通过横向经济联合,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小区,奠定了工业发挥在那基础。
2、提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
1992年,昆山开发区进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序列,与沿海14个港口城市经开区组成“14+1”格局。而彼时的上海浦东新区方兴未艾,昆山抓住机遇,从交通通信、项目开发、金融、商贸、技术、人才、政策、产业、旅游等10个方面主动与浦东接轨,积极承接辐射。
3、拓展阶段(21世纪初~2012年)
按照“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的要求,昆山充分发挥沿沪的独特优势,突出各类载体功能建设,形成重点园区功能突破、资源整合和政策共享发展的格局,着力打造形成与上海有所区别、互有侧重、合作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提升经济发展层次。
4、更高层次一体化阶段(2012年~至今)
昆山融入上海的作用机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产业的发展更多体现为市场化因素的推动,市场发挥着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融入、配套、服务、协同”的理念成就了全方位、多领域对接上海。
毗邻上海的城市不止昆山,而昆山何以脱颖而出?
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的开通让昆山成为了连接江苏和上海的中间枢纽,苏南城市要想和上海产生联系,必须要路过昆山,这就让很多制造业的中间环节得以降生在昆山。不仅如此,昆山为了进一步拉近和上海的距离,自掏腰包修建地铁昆山延长线,使得昆山到上海可以地铁直达,有效解决了白领工作的时间问题,也使得昆山成为了上海的消费飞地,工作在上海,生活在昆山成为了新兴人口的另一种选择,而人口的变相吸入也让昆山当地的消费上了一个台阶,演化出更多的服务业,相比较同GDP的城市,昆山的消费数据明显超越了自身的经济体量,蓝领就业靠工业,白领就业靠消费在昆山得到了体现。
上海安亭延伸至昆山花桥的轨交11号线,是国内首条跨省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2018年10月1日,锦淀公路对接上海崧泽大道工程建成通车,成为苏沪两地首个通车的“打通省界断头路”项目。
昆山经验给慈溪什么启发?
交通先行
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慈溪从一个无铁路、无高速的交通末梢县发展至如今的水平堪称慈溪奇迹,伴随着几代慈溪人的不懈努力,慈溪的大桥、高速、高铁正一步步实现。
慈溪在地理上和昆山有相似的地方,昆山位于苏州和上海两座大城市中间,而慈溪位于宁波和上海中间,不同的是,昆山和上海之间是陆地相连,而慈溪和上海之间隔着海湾。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之后,慈溪和上海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了两小时内;而在规划中的跨海高铁建成后,慈溪和上海之间的距离将缩短到一小时内;城际铁路运行后,慈溪与宁波之间的连接与沟通将大幅增强;在全国首条限速突破120的杭甬高速复线竣工后,慈溪与杭州、宁波的联动也将进一步加强……先天的不足通过后天的努力已尽可能补足。
全方位接轨上海
在当下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下,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的全方位优势日益凸显,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不容小觑。全方位接轨上海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其他城市而言都是势在必行的重要战略。
昆山能长期蝉联百强县之首,与上海的地缘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土地成本、人力成本和税收优惠,使得近水楼台的昆山得到了大量的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慈溪来说,缩短物理距离在跨海交通实现后已无他法更进一步,包括嘉善、平湖、太仓等在内的7个县都要比慈溪距离上海近得多。既然距离上没有办法更近,那就在方法上下功夫,建设浙沪合作区、慈溪(上海)飞地成为了沟通两地的好方法。
去年以来,慈溪争取设立了沪浙合作发展区,重点建立了与上海临港集团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明确合作共建联合招商工作站、漕河泾开发区慈溪分区、临港-慈溪产业联动起步区,并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建成慈溪(上海)飞地服务中心,积极打造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基地。
服务宁波,接轨上海
尽管宁波近年来发展势头不如杭州迅猛,但是宁波仍然具备巨大的影响力,接轨上海也同样是宁波所需要的。宁波和上海一衣带水,地缘相邻,互相之间有着太多割不断、分不开的联系。两个城市不仅文化相近、经济相通、商贾相融,更难得的是人缘相亲、血脉相连。据资料显示,宁波人及宁波人后裔占现今上海人口的1/4到1/3,为上海人口第一大来源,而在沪甬商更是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这无疑为宁波接轨上海,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融入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和强大的内在动力。
随着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国际资本、产业大举向长三角转移,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重镇的宁波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接受上海辐射,与之开展区域协作,推进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促进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主要区域位于慈溪以及杭州湾新区的前湾新区将主成为宁波联动上海的主战场。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慈溪当抢抓新机遇,树立新观念,推出新举措,把主动接轨大上海的理念落到实处,更好地助推慈溪经济社会迎来新一轮振翅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