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2.0时代|在“区域一体化”中,寻找世界新平衡

这世上,“不平衡”是一种常态。在我们身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亦广泛存在。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飞地2.0时代|在“区域一体化”中,寻找世界新平衡

作为时下大热的空间重构策略,“飞地经济”正是城市间共享发展红利,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一项有力举措。从长远来看,这一跨域了行政区划和属地化管理限制,打破空间桎梏,重构资源要素的区域协作模式,不仅是给“落后生”补基础的“辅导班”,更是给“优等生”破瓶颈的“提分班”。

飞地2.0


“反向飞地”与“双向飞地”共进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引导和鼓励下,各省市开展不同形式的飞地经济实践,呈现出“从高向低飞”、“从低向高飞”、“平飞”、“两地互飞”等多元化的合作模式,飞地数量和质量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类产业园区已超过15000个,其中飞地型经济园区超800个。


从区域视角看,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山东、四川、辽宁等省的飞地经济发展较好,中西部省市飞地经济正快速崛起。其中,江浙沪皖四省设立的省际、市(县)际飞地型经济园区已超过200个,广东也有飞地园区超50个。

飞地2.0时代|在“区域一体化”中,寻找世界新平衡

广东省“飞地”发展势头迅猛,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深圳第“10+1”区而备受瞩目,“双向飞地”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反向飞地”湛江·湾区飞地(东莞)开地方之先河。近日发布的《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珠三角各市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探索布局建设“飞地经济”,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各市在珠三角地区设立“反向飞地”,更是直接开启了珠三角“双向奔赴”的飞地2.0时代。

相较下,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飞地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随着传统“飞地经济”不断演进发展,一种富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新飞地经济”正在酝酿形成,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引擎。


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2018年11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合计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上升,2022年四地GDP合计达到29.03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24%。


在区域内,经济增长从核心城市向中心城市,再向外围城市渐进扩散,显示产业正有序实现梯度转移,创新资源分布趋向均衡,这一变化也反过来要求“飞地经济”的合作方式、及灵活性、创新性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聚焦飞地

接轨大都市,争当“排头兵”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深度推进,近年来长三角“飞地经济”开始呈现一种不同以往的共性趋势,即上海的龙头效应更加凸显,杭州、苏州等省会城市发展也较迅速,各方对接融入大都市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模式兼具实力和特色,同时也有飞地模式最活跃、最成熟、最合适的政策空间,具备开展跨市域、省域协作的一系列条件。

飞地2.0时代|在“区域一体化”中,寻找世界新平衡

正是看到了这点,地处上海、杭州和宁波三座大都市之间的慈溪市,由政府牵头,前瞻决策、提早布局,委托浙大网新科创集团旗下浙江飞地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慈溪(杭州)创新创意飞地和慈溪(上海)飞地服务中心,迈出了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重要一步。


2017年慈溪(杭州)创新创意飞地正式开园,作为慈溪开放发展的窗口,以及区域协作平台,为服务宁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2019年,慈溪在杭州飞地实践基础上,优化、升级“双创飞地”模式,正式签约慈溪(上海)飞地,将慈溪接轨上海的工作由“隔江往来”升级为“立足虹桥”,打造外地(外资)科创企业进入慈溪的第一站,引领了长三角“新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


诸多成功案例涌现,彰显“飞地经济”的旺盛生命力。未来,更加灵活多变的飞地创新模式,将有望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促进区域一体化等方面发挥更卓越的作用,为各省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