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杭州)飞地引领创新潮,六省区共探科创飞地新模式

9月26日上午,来自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重庆、吉林,占全国总面积约52.5%的六省(区)经信干部与企业家代表团,共计约60人,跨越千山万水,汇聚钱塘江畔,共同参与一场融汇创新智慧、探索新兴模式的《构建科创飞地“创新联合体”,激发产业新动能》交流分享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东西南北思想交流的大碰撞,更是浙江与外省跨区域合作、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新节点。

慈溪(杭州)飞地引领创新潮,六省区共探科创飞地新模式

自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以来,慈溪(杭州)创新创意飞地作为率先垂范之一,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创新资源和高效的运营机制,成为浙江省内践行杭甬“双城记”、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2022年以总分第一获评浙江省“数字经济飞地示范基地”,2023年被收录于广电总局“十四五”重点项目《潮涌长三角》纪录片,2024年更是多次获《杭州日报》、《今日浙江》、《南方日报》、《浙江日报》专题报道,并成为香港公务员赴内地考察的定点项目之一。

此次交流活动,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旨在通过实地考察、经验分享与深入交流,为对口支援地区的干部与企业家们提供一个探索科创飞地“创新联合体”构建路径、交流科技创新政策与策略、了解跨区域合作模式及成功案例的实践平台。

慈溪(杭州)飞地引领创新潮,六省区共探科创飞地新模式

活动中,慈溪(杭州)飞地以“创新生态营造者”为角色,以“暖巢”式服务为核心,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展示了如何通过构建跨区域的科创研发网络、强化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以及运用一系列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与应用。特别是其“创新联合体”模式的探索,强调以项目为纽带,促进不同区域、不同主体间的创新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创新技术应用转化场景,为参会者提供了开展工作的新视角、新方向。

交流过程中,慈溪科创飞地详细介绍了其在产业链协同创新、高质量创新生态打造、飞地长效治理机制构建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如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通过“飞地积分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以及构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发展。同时,六省区的代表们也就如何借鉴这些先进经验,结合各自区域特色,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科创飞地“创新联合体”,加速产业升级转型,加强跨区域合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会间,代表们在飞地运营人员的指引下,参观了入驻飞地的浙工大创新设计研究院、全球500强集团旗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以下活动交流纪要:

慈溪(杭州)飞地引领创新潮,六省区共探科创飞地新模式




一、跨区域合作模式的新探索



在《构建科创飞地“创新联合体”,激发产业新动能》主题下,交流活动首先聚焦于跨区域合作模式的创新。飞地模式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还通过构建异地研发孵化体系、技术转化应用场景,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这一模式鼓励了欠发达地区主动融入发达城市,形成土地资源、人才优势、信息要素与地方产业的灵活配置,为跨区域合作开辟了新的路径,为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慈溪(杭州)飞地在传统飞地模式基础上加以创新,通过制定“飞地积分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构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发展等,成为其保持运营活力的有效工具。



二、二次创新重塑产业价值链



在构建科创飞地“创新联合体”的过程中,国内二次创新的价值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高度。传统意义上的二次创新多指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局部改进与优化,而在创新联合体的框架下,二次创新被赋予了更广阔的视野与更深的层次。一方面,通过联合体内不同主体的协同创新,可以实现对引进技术的深度剖析与解构,挖掘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与技术逻辑,为后续的原创性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结合国内市场需求与产业生态,对引进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与升级,创造出更加符合国情、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国内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三、追赶超越 C 理论路径实践



追赶超越C理论强调,全球化背景下,后发地区或企业不应仅仅满足于技术模仿与跟随,而应通过构建创新联合体等创新方式,加速技术吸收、消化与再创新的过程,最终实现从技术依赖到技术引领的跨越。在产业升级常受限于地域、资源及技术单一性的当下,创新联合体恰能通过打破壁垒,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深度合作,能够迅速汇聚创新要素,加速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作为跨区域赋能业链、创新链的成功案例,网新集团依托慈溪(杭州)飞地及自身研究院模式,联合飞步科技、浙江海港集团,构建“海港联运创新联合体”,为行业领先的无人驾驶技术找到合适应用场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正是其实践成果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