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浙粤共绘“飞地经济”新篇章

浙江、广东同为经济大省,同样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科创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但通过多种资源协调、产业转移、城乡治理举措,两者均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和创新能力,互为镜鉴,共谋发展之道。


9月23日,广东省佛山市-云浮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泽斌一行,肩负着破除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任,来到浙江省最具代表性“科创飞地”之一,位于钱塘江畔的慈溪(杭州)创新创意飞地,探访浙江省20多年“山海协作”的飞地模式经验,探索广东自身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跨越山海,浙粤共绘“飞地经济”新篇章

浙江、广东同为经济大省,同样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科创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但通过多种资源协调、产业转移、城乡治理举措,两者均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和创新能力,互为镜鉴,共谋发展之道。


9月23日,广东省佛山市-云浮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泽斌一行,肩负着破除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任,来到浙江省最具代表性“科创飞地”之一,位于钱塘江畔的慈溪(杭州)创新创意飞地,探访浙江省20多年“山海协作”的飞地模式经验,探索广东自身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跨越山海,浙粤共绘“飞地经济”新篇章

慈溪(杭州)创新创意飞地作为浙江省最早一批反向飞地,由慈溪市政府主导投入,浙大网新科创集团旗下专业主题公司浙江飞地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至今已运营至第8个年头,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创新的运营机制,是一个集异地研发孵化、驻地招商引智、区域经济协作、城市形象展示等功能于一体,集发展数字经济、研发智能家电、升级工业设计等任务于一身的跨区域经济发展平台。


在这里,李泽斌副指挥长一行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了浙江科创飞地的建设情况与多种运营模式。从最初承接产业转移的山海协作产业园,到如今主动求变、创新驱动的科创飞地,浙江的“飞地经济”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它不仅有效缓解了小城市孕养产业基础、留用高端人才、寻找创新资源的巨大压力,还成为了发达地区拓展市场、提升能级的重要平台,有效利用城市虹吸、溢出效应,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交谈中,慈溪(杭州)飞地运营方详细介绍了其在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等方面的创新举措,特别是通过“智慧飞地”平台建设,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高效配置。不同于传统飞地生产要素从高端向低端的“正向流入”,“反向飞地”由欠发达地区主动到发达城市集聚所需人才、资源,实现产业“孵化在外地,转化在当地”,从而畅通创新资源流通渠道,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跨越山海,浙粤共绘“飞地经济”新篇章

此外,双方还就大数据产业链招商、高质量政企合作、积分制企业管理、飞地长效运营机制等具体议题进行了交流。慈溪飞地分享了其在这些领域的创新做法与成功案例,为广东考察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而广东考察团则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借鉴这些经验、推动本地产业升级、加强跨区域合作等问题提出了诸多现实考量与疑问观点。


交流纪要如下:


一、反向飞地是产业帮扶的新引擎

浙江省通过“反向飞地”模式,实现了产业帮扶的创新突破。这种模式让欠发达地区在发达地区设立研发孵化基地,吸引高端人才与资源,形成“孵化在外地,转化在当地”的良性循环。它不仅有效缓解了欠发达地区在产业基础、人才留用和创新资源方面的压力,还为发达地区的市场拓展和能级提升提供了重要平台,成为产业帮扶的新典范。


二、削薄与科创并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浙江的山海协作工程通过跨区域合作实现了山区与沿海地区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这一经验表明,跨区域合作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山海协作中,削薄飞地与科创飞地发展各具特色、相辅相成。削薄飞地侧重于通过产业帮扶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而科创飞地则聚焦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两者共同构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双轮驱动模式。


三、政企协同共治,激发飞地运营新活力

飞地经济的成功运作离不开政府与企业的高效协同。政府应明确自身在飞地建设中的角色定位,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规划、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支持等方式,为飞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企业应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飞地平台优势进行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通过构建政企协同共治的飞地运营机制,可以激发飞地经济的新活力,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打造高效、可持续的帮扶生态系统

市场化帮扶体系的核心在于引入专业运营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帮扶效率和效果。这些专业公司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能够针对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帮扶计划,并有效整合资源推动项目落地。同时,市场化运营还能够激发帮扶主体的内生动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帮扶格局。地方政府在选择运营公司时应注重其专业能力和实战经验,确保公司能够真正为地方发展带来实际效益。此外,应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对运营公司的帮扶成效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确保其按照既定目标推进工作。


五、创新联合体是地方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

创新联合体通过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资源,为地方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这一模式强调创新在产业帮扶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地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创新联合体中,各方应围绕共同目标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