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央视《新闻联播》点赞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后简称“深汕合作区”)的“飞地”治理模式!
在《新闻联播》标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协同发展》的报道中,深汕特别合作区被作为典型案例,彰显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生产要素的快速便捷流通。
图为央视报道画面
央视在报道中称,2018年12月,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挂牌成立,深汕合作区打通行政区划的限制,小到固定电话号码、公交车牌,大至行政事项审批等,全部执行深圳标准。
图为央视报道画面
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在采访中表示,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就是把特区设在老区人民家门口,深入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飞地经济”样本。
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形成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业、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几大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飞地”治理模式,今年5月,广州清远经济特别合作区正式启动。
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
早在2011年,在广东省政府推动下,深圳和汕尾共建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多年缺乏有效发展后,今年广东省政府决定把深汕合作区管辖权完全交给深圳,至此,深汕合作区由双城共管转化为深圳独家管理,变成了深圳的“飞地”,到目前为止,深圳已经完成了深汕区所有的管辖体制变更,按照深圳的说法,这里已经成为深圳的第11区。
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视角看,这种飞地模式显然具有前瞻性和巨大发展潜力。它能够在不改变敏感的城际土地行政权属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间的巨量土地使用空间整体转让,达到土地资源和能量运营的最佳整合。
关注飞地在线,聚焦飞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