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鲁南煤城”之称的山东省枣庄市,是个因煤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工业城市,也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明末年间,枣庄境内就已经开始土法开采煤矿,距今已有300多年。
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注定了有朝一日的枯竭,这是资源型城市都要面对的难题。2009年,随着枣庄市被国务院确定为东部地区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试点城市,枣庄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出路。
枣庄市领导班子都清楚地意识到,传统资源在为枣庄提供发展优势的同时,也窒息了创造活力和扩张冲动。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冲破资源“围城”,打破资源“诅咒”,跳出“矿竭城衰”的怪圈,主动转型。
早在2007年,枣庄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一个战略,三大战役”,即坚定不移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着力打好发展煤化工、发展文化旅游、加快城市建设三大战役,推动经济社会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枣庄市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意见》《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枣庄市资源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通知》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将枣庄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旧动能转换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枣庄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壮大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改造化工、机械机床、煤电、建材等传统产业,淘汰平板玻璃、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打造智慧枣庄和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持续发展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这其中,1988年成立,2015年正式升格成为国家高新区的枣庄国家高新区,成为了枣庄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枣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引擎,目前已成为山东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已全方位部署区域新旧动能转换规划并积极推进“双招双引”工作。
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新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传统产业的“四新两强”六大产业板块在枣庄高新区日益发展壮大,产业布局科学合理,发展空前舒展,基础设施完备,产业链条完善,专业特色明显,华润集团、中国建材、山能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在枣庄高新区落户。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产学研创新示范基地——互联网小镇和鲁南大数据中心等产业创新载体等在高新区内。
互联网小镇是枣庄产学研创新示范基地,先后吸引了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常州大学枣庄技术转移中心、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公司、中移铁通智能产品分公司等项目入驻,注册公司359家、注册资金7.5亿元,入驻运营76家,解决就业1500人,纳税2000万元以上,成为了枣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文明和谐的特色小镇。
枣庄“硅谷”——互联网小镇
鲁南大数据中心,则是枣庄借助区位优势开展的又一重大项目。这座初期建设180亩,机柜数量已达8000余个的数据中心,正在吸引着包括阿里、腾讯在内的世界顶尖互联网公司投入合作。枣庄也因此成为继济南、青岛后山东第三个互联网一级节点城市,被工信部认定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从而在山东形成鲁东青岛,鲁中济南,鲁南枣庄三大数据中心的格局。未来,更将建设成为鲁苏豫皖的互联网中心节点,以“四新”经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将枣庄市打造成为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引领基地。
鲁南大数据中心
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中,枣庄遇到了许多二三线城市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都遇到过的相似问题,如传统产业比重高、技术创新实力弱、人才流动趋向大城市……如何实现高端技术与当地产业的有效嫁接?如何快速接触与参与新的经济模式以带动当地经济有效转型升级?如何破解高端人才、高新企业难引难留的困局?
打造在异地进行科研孵化的“创新中心”及招商聚才的“双创飞地”,成为解决上述问题行之有效的创新路径。“飞地经济”模式顺应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需求,既能保持现有行政区划竞争优势,又能冲破行政区划对经济制约的藩篱,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双向导入。在各地加快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的过程中,飞地模式已成为区域间信息互通、产业对接、资源共享的有力抓手。今年8月,枣庄高新区(杭州)创新中心正式签约启动,是枣庄高新区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高效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的创新实践平台。
枣庄高新区(杭州)创新中心
枣庄国家高新区(杭州)创新中心位于杭州市下城区跨贸小镇创新型城市产业综合体——杭州新天地。目前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在对接、协同长三角与山东的创新创业资源方面正加紧筹备、积极行动。
鲁南煤城,破而后立
蝶变新生,未来可期
关注飞地在线,聚焦飞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