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慈溪市又有卓力、月立、富尔达、迦南智能等4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同时,国家级绿色工厂禾隆成功创建宁波首批零碳工厂。2024年,慈溪市1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实现出口贸易额达56.8亿元,同比增长11%,彰显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禾隆新材料采用特殊工艺利用废塑料和废弃植物纤维(木粉、秸秆、竹粉等)再造25年不腐不烂的新材料“木板”,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使用绿色电力、购买绿证、产品碳足迹认证、搭建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等方式,工厂实现零碳(近零碳)排放,助力其在欧美、日本等高端市场持续增长。

慈溪市通过顶层设计、先行先试,着力打造低碳零碳先行市。把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抓手,多方施策探索建设零碳示范工厂和零碳园区。搭建碳管理服务平台,在智能家电全球创新中心核心区开展工业企业碳管理综合服务创新试点,重点加强对出口企业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碳关税)的业务指导,2024年,24家企业开展了碳足迹核算及认证,引导企业购买省外绿证10万张。全市光伏发电总装机量达到1779.8兆瓦,位列宁波市之首,年发电量18.27亿度,占慈溪全社会用电量的10.94%,成为慈溪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障。
中环赛特做技术领先的光伏接线盒及连接器专家,接线盒配套连接器额定电流已提升至55A,获颁TUV南德全球首张认证证书,导电性能远远优于同行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同行业第一,2024年出口同比增长30%。太极环保DS-多相反应器,锻造成少数可以以转炉渣、电炉渣、精炼渣等工业固废作为脱硫吸收剂的烟气治理装备,2021年以来,该装备在国内工业高浓度烟气脱硫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在东南亚市场斩获多个大订单。
慈溪市通过示范引领、梯度培育,精心打造绿色制造生态链。聚焦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打造绿色工厂,走出“管理体系化、设计生态化、用地集约化、资源高效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六化”新路径。
截至目前,慈溪市共创建星级绿色工厂295家,其中,五星级绿色工厂21家(国家级15家、省级6家)、四星级绿色工厂56家、三星级绿色工厂218家。滨海开发区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大力推行生产制造绿色化项目。引导企业实施绿色环保、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工业节水技改等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推动规上企业绿色化改造全覆盖。累计实施绿色低碳技改项目100余个、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75家,全市规上企业绿色化改造达700余家。
徳业储能集结国内外高端科研人才,不断推陈出新,打造出高质高效、超长寿命且节能环保的储能产品,以及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数智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引领了国内智慧能源产业的前沿技术,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2024年储能板块产值27.7亿元,同比增长126.5%。
慈溪市通过改革突破,绿智创新,持续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带。创新实施工业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出台《慈溪市工业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突出效益导向,提高空间集约利用效率,重塑了工业用地配置新机制。对产业准入、转让等七方面进行全过程、全要素、全闭环监管,实现新供地项目亩均投资、产值、税收提升50%以上。聚焦数智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推进未来产业(软件)园、滨海智能装备产业园、滨海新材料产业园等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家电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探索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专项人才培养新模式。精准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出台《慈溪市加快发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作方案》,加快推进智能家电、智能电气、高端磁性材料三个省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全球智能家电创新中心,重点鼓励磁性材料向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电机等新兴高端应用领域拓展,扶持智能电气企业向新能源充电桩(枪)、储能、输变电关键装备等领域进军。
截至目前,50个项目列入宁波市重点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国家试点项目,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产值513.9 亿元,同比增长8.8%,位列宁波各县(市、区)前列。2024年,慈溪市实现“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营收5169.2亿元,列全省第二,同比增长11.1%。